冬季 “甜蜜成因” 广西官方努力保护糖业

发布时间:2024-09-29


受多重因素影响,我国产糖第一大国广西的 “甜因” 正遭遇寒冬。为了破解制糖业的困境,广西高层不得不四处奔走救兵。

受多重因素影响,我国产糖第一大国广西的 “甜因” 正遭遇寒冬。为了破解制糖业的困境,广西高层不得不四处奔走救兵。

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产糖大省,食糖总产量占全国的60% 以上。受国际糖价下跌影响,加之生产成本高,农业基础薄弱,机械化程度低,多数制糖企业抗风险能力差,广西糖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谷。

“2015/2016磨季,糖价小幅回升,涨到每吨5,300元左右。”广西柳州市制糖办公室主任佘金伟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但受冬季罕见强降雨、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因素影响,本季制糖成本也升至每吨5500元左右,广西糖业仍不容乐观。
“强降雨降低了甘蔗的含糖量,增加了手工收割的难度,今年种甘蔗还不如租地赚钱来得快。”广西柳江县蔗农覃建山说,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甘蔗,现在的蔗农还不到一半。

谭建山居住的农村是中国甘蔗农民的缩影。受食糖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,蔗农的积极性明显下降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5/2016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,比上季减少150万亩,减少12.5% %。

为了让 “甜蜜事业” 重新焕发活力,广西官方出台了糖业 “二次创业” 总体方案,启动了我国首个甘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,加紧建设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、食糖电子商务平台、等,从多方面促进了制糖行业的复苏。

为了保护制糖业和蔗农的利益,广西请求中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。2015,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,支持广西甘蔗高产高糖基地建设500万亩。加快提高广西甘蔗经营规模、种植良种、生产机械化、水利现代化水平,降低甘蔗生产成本,增加蔗农收入。

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,为 “甜蜜事业” 注入一剂 “强心剂”,广西也在四处寻求合作。2014年底,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和广州华侨糖厂将各出资5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,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,共同打造中国优质糖核心厂。双方预计用6年时间分三步实现总销售收入2020年100亿元。

“糖业涉及国家食糖安全,涉及广西2000万多个蔗农和100,000多个产业工人的切身利益,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它保存下来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,尽管制糖业遇到了问题,但制糖业不是夕阳产业,它将依靠科技创新来振兴。

今年1月,彭清华在会见出席广西政协会议的港澳委员时,再次谈到糖业的潜在前景,并邀请港澳客商参与广西糖业的 “二次创业”。